目前红锦村100千瓦屋顶光伏电站已经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这个集体年收入基本为零的移民村,每年可以增收10万元左右,实现了经济薄弱村的实质性转化。
将接线方式改成直线型,每台逆变器日均提升电量约2度,提升比例1.5%,全年提升电量66万度,年收益约62万元,改造费用30万元,半年左右即可收回成本。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数据,截止2018年底,我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到了174.63吉瓦,其中集中式电站占比71%,分布式光伏占比29%,金太阳项目累计装机容量6.15GW,占比约3.5%。
其次,对于肉眼难以判断,模棱两可的情况,就需要数据支撑,重点分析因灰尘遮蔽所带来的发电损失。在运维过程中,各家的运维工作的方式、操作内容、执行标准可能都有些差异。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和很多因素有关,如辐照量、系统效率、电站运维工作、设备稳定性、不可抗力的环境因素等。考虑组件衰减:假设逐年衰减率0.7%,那么25年的总损失为4785.7万元。对于此种接线,建议采用直线型,即相邻支架单元的上一排组件连接成一串,下面一排组件连接成一串,这样可有效的降低下一排组件对上一排组件的失配影响。
光伏电站在25年及以上的运行期,电站运营效率和效果直接影响电站的运行稳定性及发电量。对于新建电站,可采用组件横向三排安装的方法来减少阴影遮挡带来的失配损失。刘汉元分析:2019年光伏行业仍处于困惑期,但2020年一定是行业大发展时期的到来。
而在产业链终端,通威首创渔光一体发展模式,各大项目遍布全国。其二,如果全球高纯晶硅领域经历激烈竞争后只剩下三家企业,我自信我们永祥股份必是其一;如果全行业只有三家企业还能挣钱,我也自信我们永祥股份必是其一。当前中国光伏正在进行光伏发电从需要补贴到不需要补贴前的最后一战,战争的结果,一定是完成持续了十年的产业整合,也一定是有竞争力光伏企业加速崛起、无竞争力光伏企业加速消亡。黑鹰光伏曾分析 2018年75家主要光伏上市公司财报发现,通威股份是鲜有的几家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的企业。
结合此前黑鹰光伏对通威的全方位分析,笔者也得以从不同的视角来了解通威在清洁能源产业加速崛起的秘密。永祥股份董事长兼总经理段雍的两段话让笔者记忆尤深。
初到这里,第一感觉是:这真是个化工厂吗?永祥股份董事长兼总经理段雍向媒体介绍,永祥坚持安全环保绿色发展,执行标准远远高于国家标准。在参观永祥新能源高纯晶硅项后的交流环节。在上游高纯晶硅领域,通威已闯入全球第一军团;中游高效太阳能电池环节已连续三年占据全球第一;未来23年内,其高效电池片产能将超过30GW。一个企业长期构建的文化和基因决定了其未来的竞争走向;如果回溯通威过去半年的项目布局与落地,速度和效率几乎是这家企业所有项目布局与企业发展的代名词,由此,通威才创造了包头速度、成都速度、乐山速度,乃至全球速度;以及各种创纪录的经营业绩。
据了解,永祥近年来在环保上投入数亿元。这也就不难理解,在极明确的战略引领下,通威每一个团队、个人通过极强的执行力和职场自律,实现整个企业在光伏行业的加速崛起,实现文章开头所提到2018年经营业绩上的6大历史记录。这样的文化和团队,显然可以披荆斩棘,有令必达!整个集团4万人勠力同心,那将是一种怎样的力量?黑鹰光伏曾撰文分析通威强势布局光伏产业的底气到底来自哪里:首先,是笃信中国乃至全球清洁能源必将会获得巨大的发展。今年开工的成都4期3.8GW和眉山10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产线上继续以无人化生产为主,建设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
对此,资深行业观察人士分析:通威的快速布局和扩张,就是企业在用市场的手段加速实现中国光伏市场化的最终实现问题。这折射出的是一个大型集团组织框架的成熟与完善,以及管理层与细分团队极高的执行与目的达成能力。
通威的生产成本到底如何在保证高质高效的同时,能做到全行业最低?到现场一看便心知肚明。崛起于速度,致胜于效率由上述所知,通威扩张的底气,终归源于对自我综合能力和战斗力的清晰认知和自信。
黑鹰光伏曾仔细分析通威股份2018年财报,发现其包括营收、净利、总资产、对外投资、货币资金等六项核心经营数据均刷上市以来最高纪录。其一:我们达到现在的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做成了,而是我们通威人,我们的团队历经十余年的艰苦探索、努力和不断优化才达到了。反观其短期借款较2018年末下降了近2亿元至50.8亿元。此次活动,媒体团还实地参访了四川乐山永祥新能源高纯晶硅项目。放心背后,意义颇深。与传统人工产线相比,人工数量、生产成本、产品不良率大幅下降,劳动效率、经济价值方面大幅提高。
去年531新政后,光伏全行业遇寒,几乎所有龙头企业市值缩水,通威股份市值也曾一度跌至195.67亿元(2018年10月18日),而截至目前5月15日,通威股份总市值达到643亿元,相比低谷时增加447.33亿元,涨幅228.61%;相比2019年1月1日市值增加了321.54亿元,增幅达100.02%。这样的底气,显然源于极强的技术与智能制造能力,以及极强的成本控制能力。
如今的通威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参与者和主要推动力量。这种经营模式就是以各个阿米巴的领导为核心,让其自行制定各自的计划,并依靠全体成员的智慧和努力来完成目标。
这几天,全国百位媒体人走进通威的消息刷屏了。诸多不利因素叠加导致光伏企业无论在业绩层面还是资本层面都承受着较大的压力。
在此次百家媒体进通威的活动中,我们实地探访了通威集团体验中心、通威太阳能成都基地、永祥股份在四川乐山的生产基地;我们与一线的管理者、工程师、车间工人交流;我们与永祥股份董事长兼总经理段雍等多位高管历时数小时探讨降本增效与技改优化的具体措施;记者们也与通威集团董事局刘汉元主席、澳大利亚第26任总理陆克文阁下沟通交流全球产业趋势、机遇与挑战。2、通威历经37年发展,早已形成自身独有的文化。这里四面环山,工厂依山而建,周边郁郁葱葱,鸟语花香,看不出任何污水与烟气排放和痕迹。秘密都在细节里通威到底凭什么?笔者实地参访了这家企业后,最大的感触是罗马真不是一天建成。
只要你和通威的不同团队有过多次接触,就会发现,通威人不战则已,战则必胜;不做则已,做就要争取最好;不动则已,动就要雷厉风行;不动则已,动就要做到技术最先进,环境最友好,成本全球最低。即使是光伏531后,通威依然按既定战略奋勇争先。
信息化、智能化产线对公司生产管理环节也带来了很大提升。2007年永祥股份进入多晶硅领域,10余年时间,永祥经历数次大型技改,将高纯晶硅生产工艺成功升级为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第五代永祥法,新产线产品纯度达到99.999999999%(10-11个9)。
目前永祥股份已形成8万吨高纯晶硅产能,位列全球前三,产品质量、各类消耗水平和成本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除了打破环境掣肘,永祥新能源高纯晶硅项目在技术与成本方面均实现全球领先。
极高的团队执行力5月11日上午,通威集团董事局刘汉元主席、澳大利亚第26任总理陆克文阁下与媒体参访团做了近两个小时的对话交流。由此,这家企业在新能源平价上网的关键过渡周期内,加速在全球范围构筑起的从战略、业务、产品,乃至管理层面的全面领先。而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通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落实战略执行,不惧短期挫折,不为诱惑所动,一以贯之、持之以恒、有的放矢,加速达成目标。在与媒体的座谈交流中,陆克文阁下表示,太阳能光伏发电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成本问题,设备智能化程度越高,成本将越低,通威在成本方面的持续创新和杰出成绩令人钦佩。
通威在光伏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崛起,首先得益于一个领先企业在战略上的定力和执行;同时更得益于10余年来从零到一,数千人在研发、制造、环保、管理等全方位的不懈探索、深耕与进取。诚如著名政治与历史学家汉娜-阿伦特所言,你的来路也代表着的去路。
2017年9月20日,通威太阳能世界首条工业4.0高效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通过这样一种做法,让第一线的每一位员工都能成为主角,主动参与经营,进而实现全员参与经营,让每一个成员都成为具体的营收和利润的发源点。
众所周之,过去的一年,中国光伏产业历经跌宕比如,在通威太阳能成都公司A1电池片生产车间里,你很少见到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取而代之的是智能运输机器人、智能器械臂忙碌的身影。